经济资讯

民企不繁荣,中国难称富强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3-11-05 * 浏览 : 610

民企不繁荣,中国难称富强

    多年以来,民企融资难、赋税重、发展受限、创造最多就业却被政策歧视等等,已是老生常谈。

    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存在的民营企业问题,为什么在中国始终存在?有人表示,历史地看,在1982年“十二大”以前,民营企业在中国还不合法呢,因此应该看到历史的进步。分析人士认为,自1982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1年了,如果民营企业还在为基本的生存环境问题而奋力呼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经济改革并不是冲刷到每一个角落,仍然有不少“坚硬的沉淀物”以及体制和利益死角。

    中国经济到底是靠国企,还是靠民企?从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来看,民企无疑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据有关统计,2012年,民营企业贡献了中国GDP的60%,占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总量的62%,占中国上市企业总量的一半。中国民营企业数量已达1080万户,为中国城镇提供了近80%的就业岗位。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称,未来五到十年,民营资本将成为固定资产投资主力,2011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中,民营经济的份额已超过50%,2012年超过61%,未来8年将超过80%。

    中国民企的“主要问题”是规模太小。中国有民营企业千万户,但注册资本金却只有31万亿元。不过,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也开始步入世界前列。2012年,平安保险、江苏沙钢、华为、山东路桥和浙江吉利等五家民营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比2011年多了两家。但中国大陆进入世界500强的73家企业(包括香港华润)中,仍有高达68家是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改善远远落后于中国GDP规模的增长,与有形无形的制度歧视、政策歧视和资源配置歧视等一系列问题相关。尤其是在国有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并由国家承担了历史包袱之后,国企充分利用市场手段获取竞争优势,成为中国市场上新型的“脚踏两只船”的竞争主体,再加上近年中国的“国进民退”浪潮,国企在很多市场领域建立了垄断关联型的竞争优势。

    其实,民营企业要求的并不是特殊的支持,而是两种核心的环境:第一,一视同仁的公平环境;第二,政府不干预。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在此次博鳌论坛上表示,是时候取消企业身上的各种“成份”:“不管民营企业也好、国营企业也好、外资企业也好,统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统一纳税,一律市场化。”海南航空董事长陈峰则没有这么乐观,他认为政府和民企的关系是“庙堂与江湖”的关系,改变只能慢慢来。也有少数政府官员认为政府要少干预市场,如广东省佛山市市委书记李贻伟表示:“对于民企,政府不要摇树,更不要上树,让企业自己开花,政府闻闻花香就可以。”

    分析人士认为,国企改革现在还难以大规模推动,因为这涉及大量的既得利益,这类“存量改革”难以启动,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市场改革方面没有空间。从近几年的市场情况来看,国企在关键时候未必靠得住,经济中难啃的骨头他们啃不了,市场不景气时他们亏的比谁都多。从决策层来看,中国经济今后到底要靠谁来支撑?答案很明显,还是要靠大量的民营企业,他们才是中国市场繁荣的基础。

    民营企业如果不繁荣发展,中国永远成不了一个富强的国家!

                                            摘自《江苏经济信息》

友情链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