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概况
商会领导
商会简介
商会章程
文献资料
规章制度
商会动态
商会要闻
商会活动
各地商会聚焦
会员单位
会长单位
常务副会长单位
副会长单位
常务理事单位
理事单位
会员单位
经济资讯
商机介绍
经济信息
招商引资
苏蒙直通车
人员互访
经济合作
今日江苏
今日内蒙古
内蒙古风情
旅游观光
法律法规
法律顾问
法律法规
案例分析
公益慈善
支部生活
商会会刊
第二十期
第十八期
第十二期
第十一期
十七期
第八期
第七期
第六期
第五期
第十四期
第十三期
第十期
第九期
第四期
第三期
第二期
第一期
学习园地
公告通知
看看国外那些“长寿”企业
第二十期
|— 卷首语
|— 致读者
|— 建党百年
|— 图表解读
|— 重要会议
|— 重要活动
|— 支部活动
|— 企业风貌
|— 江苏史话
|— 工作研究
|— 会员风采
|— 话说内蒙古
|— 交流互鉴
|— 苏乡风情
|— 八面来风
|— 科学普及
|— 大事记
第十八期
|— 卷首语
|— 大会专辑
|— 商会动态
|— 党支部活动
|— 封面人物
第十二期
|— 商会活动
|— 企业论坛
|— 经济视野
|— 时政观察
|— 新知园地
|— 江苏揽胜
|— 他山之石
|— 苏商艺苑
第十一期
|— 热烈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
|— 江苏发展大会
|— 诗意江苏
|— 商会活动
|— 商会工作论坛
|— 经济参考
十七期
|— 商会活动
|— 党支部生活
|— 经济学家论坛
|— 企业家论坛
|— 新知园地
|— 报刊文摘
|— 封面人物
第八期
|— 商会活动
|— 会议专辑
|— 经济视野
|— 水乡江苏游
|— 新知园地
第七期
|— 经济参考
|— 商会活动
|— 商会论坛
|— 民企天地
|— 新知园地
|— 苏商钩沉
|— 经济信息
|— 江苏名镇
|— 他山之石
|— 魅力江苏
第六期
|— 经济要闻
|— 商会活动
|— 江苏经济信息
|— 经济参考
|— 商会论坛
|— 会员采风
|— 苏商论坛
|— 他山之石
|— 江苏名镇
|— 苏商精英
|— 苏商企业
第五期
|— 江苏经济信息
|— 商会活动
|— 经济要闻
|— 江苏经济信息
|— 经济参考
|— 商会论坛
|— 历史掌故
|— 苏商精英
第十四期
|— 商会活动
|— 经济学家论坛
|— 民营经济论坛
|— 经济参考
|— 职场生态
|— 环球视窗
|— 内蒙古风韵
|— 知识园地
|— 封面人物
第十三期
|— 商会活动
|—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 经济参考
|— 企业沙龙
|— 江苏人文
|— 名门轶事
|— 他山之石
第十期
|— 商会活动
|— 经济学家论坛
|— 经济参考
|— 江苏人文
|— 企业家论坛
|— 苏商风采
|— 新知园地
|— 走进内蒙古
|— 社会视野
|— 他山之石
第九期
|— 经济学家论坛
|— 商会活动
|— 经济参考
|— 经济视野
|— 企业家论坛
|— 商会论坛
|— 舌尖上的江苏
|— 新知园地
|— 他山之石
第四期
|— 商会活动
|— 非公经济理想信念活动
|— 经济要闻
|— 民企天地
|— 经济参考
|— 江苏经济信息
|— 商会论坛
|— 名人轶事
|— 他山之石
第三期
|— 商会活动
|— 商会二届会员大会专辑
第二期
|— 经济要闻
|— 商会活动
|— 苏商言论
|— 苏商精神论坛
|— 江苏经济信息
|— 经济动态
|— 经济参考
|— 他山之石
第一期
|— 江苏经济信息
|— 商会活动
当前位置 :
首页
>
看看国外那些“长寿”企业
看看国外那些“长寿”企业
看看国外那些“长寿”企业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8-07-12 * 浏览 : 574
看看国外那些“长寿”企业
在世界产业史上,日本拥有200年历史以上企业3000多家,德国则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而在中国,超过150年历史的企业寥寥可数。
中国并不是一个缺乏“工匠精神”的国度,鲁班故事、庖丁解牛、金缕玉衣、青铜器具……都说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工匠精神”是心向往之的,也是尊重工匠的。
中国经济三十年的高歌猛进,终于终结了物质匮乏时代。中国传统制造企业进入迭代期,很多粗制滥造的东西卖不动了。当中国本土制造企业四处寻找出路的时候,中国民众到国外购买商品的热衷程度却愈演愈烈。
据统计,2015年到日本旅游的中国人高达500多万人次,消费总额约为823亿元人民币。这刺激了许多中国人的神经,如果“中国制造”仍然延续低端的标签,不仅会失去现在的购买力,而且会失去中国制造产业的将来。
如果我们再不尊重工匠,就无法找回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我们的制造业就难以突围。当别人精益求精时,我们还在粗制滥造;当别人在创新迭代时,我们还在山寨仿制,“中国制造”又哪来发展呢?
我们来看看欧洲及日本一些古老企业的生存之道吧。
一针一线的缝制
君皇仕西装店(Gieves & Hawkes)创立于1771年,迄今已有245年历史。
君皇仕西装的理念是“把西装作为艺术品来制作,人们穿在身上的应该是一件艺术品”。几百年来,君皇仕最大的特点就是手工定制,你要什么样式的西服和布料,一切你说了算。
每位需要定制服务的客人,均需要和剪裁师提前预约时间,在VIP单独的试衣室沟通、量身、试衣。由于个性化极强,每一件西装都是客人专属的“艺术品”,并且完全手工裁制。从选择布料、处理布料到缝制完工,用时至少要三个月,期间客人还要经历三四次的试衣,直到掌握了最完美的尺寸。绝对不会出现腰身不合、腰线没收好、上衣下摆和衣袖及裤腿太长,或者抬起胳膊时西服两个肩会凸起来等等情况。
这一切源于君皇仕的“精致”,首先对布料的选定程序是我们想象不到的。为了杜绝布料缩水,均需经过特别的蒸缩定型处理,并且还需要平放24小时,自然风干后才进行剪裁和针缝。
一般的西装都采用同一块布,而君皇仕不是这样的,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材质的布料,并且采用独立的蒸烫工艺,特别是肩部,君皇仕的制作和处理都是独特的,能保持笔挺的效果,完全有别于其他西服制作工艺。
君皇仕西装缝制过程也极其讲究,手工缝制时间不能低于50小时,保证每一针都恰到好处。更有意思的是,君皇仕不同的部位由不同的人负责,比如大衣裁缝者就专职缝制大衣,不会兼做缝制裤子的工作。
为了凸显每件西服的高级定制性,每件西装内衬口袋里都会缝有一张专门标签,上面写着客人的名字、预定日期以及缝制者的名字,确保每套西服都专属于他的主人。
君皇仕西装每套的售价大都在两万元人民币以上,但定制西服与工厂西服完全不一样,它虽贵,但却可以穿10年20年,就算在这期间你变胖了或者变瘦了,都可以拿回去修改。有的客人甚至拿着爷爷几十年前的西服来要求修改尺寸,以便自己可以接着穿,一件好西服也是可以传代的啊。
靠“感觉”打造的刀具
日本的京都是仿造中国隋唐时代的洛阳城建造起来的,从八世纪到十九世纪中叶,一直是日本的首都。现在的京都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它以纺织、机械制造、精密仪器著称于世。
虽然现代工业发达,但在京都,有一种全靠手工打造的刀具却蜚声日本国内与国外, 这就是“金高刀具”。
金高刀具店没有考究的店面,地处京都闹市区一角,普普通通的店面。但这家小店却有200多年历史。
金高刀具完全继续了日本传统的制刀工艺,刀背和刀刃分别由软铁和硬钢两种不同材质的原料熔炼锻接而成,这就要求铁匠打造刀具时要掌握好温度。虽然现在有温控器等现代仪器设备,但在金高刀具店,他们不用任何仪器设备,仅靠肉眼进行观察,工匠只要通过炉内钢块颜色的变化,就能准确地估计出温度。锻造时,工匠们轮番抡锤,一气呵成。
金高刀具的现任传承人叫山田佳孝,今年45岁,从业已满20年。这门手艺在他们这个家族传了六代。
山田佳孝初学锻打技艺时,最初的三年只做一件事情,整理锻烧炉的木炭,他每天的任务是把大段木炭,敲打成大小一致的一块一块。这项工作十分枯燥,但刀具锻造过程中这是极其关键,炉内温度控制全靠木炭的质地和形状是否合乎标准。同时,这也是考验学徒耐力和悟性的一个重要过程。
山田说,一个刀具匠至少要有10年以上的锻打经历才能出师。每一件“金高刀具”的成品,上面都刻有工匠的名字,如果刀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卷刃、断口等瑕疵,那么这个工匠的名声就毁了。
经营了一千多年以上的餐厅
萨尔茨堡城位于奥地利西部,是奥地利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就在这座古老城市里,有一家“Stiftskeller圣彼得餐厅”,它持续经营了1213年以上。
这家餐厅具体建于何年,或许难以找到准确的数据,但公元803年的权威文献,就有这家餐馆的记载。公元803年,那时还处于中国唐代贞元年间,是大诗人韩愈、杜牧生活的年代,但在西方,这家餐厅就在圣彼得修道院里修造起来了。
1200多年来,奥地利分分合合,但这座餐厅却奇迹般地保留了下来,而且一直有人经营,是奥地利上层人士用餐的地方。在奥地利,如果谁有幸到Stiftskeller圣彼得餐厅用餐,那说明你是一个有身份的人。当年,Stiftskeller圣彼得餐厅经历了无数次整修和扩建,但其中不少餐室仍然保留了当时的巴洛克风格,非常古老的树状大吊灯仍然沿用,每天晚上,散发着金色的光,餐厅充盈着高贵奢华的色彩。
Stiftskeller圣彼得餐厅之所以能经营1213年以上,除了开设餐馆的建筑物没有被破坏外,主要是餐馆的经营思路契合了奥地利文化。譬如每到当地带有宗教感恩色彩的“丰收节”来临之际,餐厅就有奥地利本地最新鲜也最传统的食物供应。每当土豆成熟,就会有世界闻名的奥地利格拉斯土豆泥供应,如果再配一杯奥地利葡萄酒,那就是绝配了。
除了主打传统饮食文化之外,Stiftskeller圣彼得餐厅还融入了名人文化,因为萨尔茨堡是伟大的作曲家莫扎特的故乡(据记载,莫扎特也在这里用过餐),餐厅每周举行莫扎特主题晚宴,表演者身着莫扎特时代的衣服,演绎这位著名音乐家的一生。这项表演吸引了世界各地游人慕名前来。
Stiftskeller圣彼得餐厅说是一家餐厅,其实它还是一座历史博物馆、音乐厅、景点,是一个文化场所。这对国内酒店经营者来说,值得学习借鉴。
千年不变的口味
德国是世界上制作啤酒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现在境内有1300多家有啤酒厂,啤酒种类高达500多种。但在德国巴伐利亚,有一家世界上最古老的啤酒厂,名叫威森啤酒厂。
威森啤酒厂建于1040年,如果在中国的话,还处于北宋年间。威森啤酒之所以能延续一千多年而不倒,源于它酿造的啤酒口味一千多年保持不变,啤酒爱好者觉得它“绝顶好喝”,因此具有大量“粉丝”。
威森啤酒同时使用大麦和小麦麦芽酿造,使用一种特殊酵母来发酵,使啤酒具有一种类似丁香的风味,有人觉得它喝起来有点香蕉味和微弱的焦糖味,而且充入的二氧化碳气体很高。所以,即便德国啤酒品类繁多,但“威森啤酒”的口味辨识度极高。
此外,威森啤酒可以做到完全不依靠成品杀菌这种工艺(属破坏性杀菌方法),而是在源头和酿制过程中保证啤酒的无菌。纯正的威森啤酒因免去高温和化学杀菌而更加生鲜和纯净,且保质期长。
上一条:
经济学家说经济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呼吁:开拓思想市场来研究产业政策
下一条:
好书推荐——读傅国涌《大商人》
友情链接
更多
内蒙古自治区工商业联合会
吉林省江苏商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江苏商会
上海市江苏商会
北京江苏企业联合会
天津市江苏商会
重庆市江苏商会
广东省江苏商会
江西省江苏商会
辽宁省江苏商会
安徽省江苏商会
河南省江苏商会
湖北省江苏商会
陕西省江苏商会
山西省江苏商会
贵州省江苏商会
福建省江苏商会
云南省江苏商会
宁夏江苏商会
新疆江苏商会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