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国外那些“长寿”企业

看看国外那些“长寿”企业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8-07-12 * 浏览 : 574
看看国外那些“长寿”企业
    在世界产业史上,日本拥有200年历史以上企业3000多家,德国则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而在中国,超过150年历史的企业寥寥可数。
    中国并不是一个缺乏“工匠精神”的国度,鲁班故事、庖丁解牛、金缕玉衣、青铜器具……都说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工匠精神”是心向往之的,也是尊重工匠的。
中国经济三十年的高歌猛进,终于终结了物质匮乏时代。中国传统制造企业进入迭代期,很多粗制滥造的东西卖不动了。当中国本土制造企业四处寻找出路的时候,中国民众到国外购买商品的热衷程度却愈演愈烈。
    据统计,2015年到日本旅游的中国人高达500多万人次,消费总额约为823亿元人民币。这刺激了许多中国人的神经,如果“中国制造”仍然延续低端的标签,不仅会失去现在的购买力,而且会失去中国制造产业的将来。
    如果我们再不尊重工匠,就无法找回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我们的制造业就难以突围。当别人精益求精时,我们还在粗制滥造;当别人在创新迭代时,我们还在山寨仿制,“中国制造”又哪来发展呢?
    我们来看看欧洲及日本一些古老企业的生存之道吧。
一针一线的缝制
    君皇仕西装店(Gieves & Hawkes)创立于1771年,迄今已有245年历史。
君皇仕西装的理念是“把西装作为艺术品来制作,人们穿在身上的应该是一件艺术品”。几百年来,君皇仕最大的特点就是手工定制,你要什么样式的西服和布料,一切你说了算。
    每位需要定制服务的客人,均需要和剪裁师提前预约时间,在VIP单独的试衣室沟通、量身、试衣。由于个性化极强,每一件西装都是客人专属的“艺术品”,并且完全手工裁制。从选择布料、处理布料到缝制完工,用时至少要三个月,期间客人还要经历三四次的试衣,直到掌握了最完美的尺寸。绝对不会出现腰身不合、腰线没收好、上衣下摆和衣袖及裤腿太长,或者抬起胳膊时西服两个肩会凸起来等等情况。
    这一切源于君皇仕的“精致”,首先对布料的选定程序是我们想象不到的。为了杜绝布料缩水,均需经过特别的蒸缩定型处理,并且还需要平放24小时,自然风干后才进行剪裁和针缝。
    一般的西装都采用同一块布,而君皇仕不是这样的,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材质的布料,并且采用独立的蒸烫工艺,特别是肩部,君皇仕的制作和处理都是独特的,能保持笔挺的效果,完全有别于其他西服制作工艺。
    君皇仕西装缝制过程也极其讲究,手工缝制时间不能低于50小时,保证每一针都恰到好处。更有意思的是,君皇仕不同的部位由不同的人负责,比如大衣裁缝者就专职缝制大衣,不会兼做缝制裤子的工作。
    为了凸显每件西服的高级定制性,每件西装内衬口袋里都会缝有一张专门标签,上面写着客人的名字、预定日期以及缝制者的名字,确保每套西服都专属于他的主人。
    君皇仕西装每套的售价大都在两万元人民币以上,但定制西服与工厂西服完全不一样,它虽贵,但却可以穿10年20年,就算在这期间你变胖了或者变瘦了,都可以拿回去修改。有的客人甚至拿着爷爷几十年前的西服来要求修改尺寸,以便自己可以接着穿,一件好西服也是可以传代的啊。
                         靠“感觉”打造的刀具
    日本的京都是仿造中国隋唐时代的洛阳城建造起来的,从八世纪到十九世纪中叶,一直是日本的首都。现在的京都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它以纺织、机械制造、精密仪器著称于世。
    虽然现代工业发达,但在京都,有一种全靠手工打造的刀具却蜚声日本国内与国外, 这就是“金高刀具”。
    金高刀具店没有考究的店面,地处京都闹市区一角,普普通通的店面。但这家小店却有200多年历史。
    金高刀具完全继续了日本传统的制刀工艺,刀背和刀刃分别由软铁和硬钢两种不同材质的原料熔炼锻接而成,这就要求铁匠打造刀具时要掌握好温度。虽然现在有温控器等现代仪器设备,但在金高刀具店,他们不用任何仪器设备,仅靠肉眼进行观察,工匠只要通过炉内钢块颜色的变化,就能准确地估计出温度。锻造时,工匠们轮番抡锤,一气呵成。
    金高刀具的现任传承人叫山田佳孝,今年45岁,从业已满20年。这门手艺在他们这个家族传了六代。
    山田佳孝初学锻打技艺时,最初的三年只做一件事情,整理锻烧炉的木炭,他每天的任务是把大段木炭,敲打成大小一致的一块一块。这项工作十分枯燥,但刀具锻造过程中这是极其关键,炉内温度控制全靠木炭的质地和形状是否合乎标准。同时,这也是考验学徒耐力和悟性的一个重要过程。
    山田说,一个刀具匠至少要有10年以上的锻打经历才能出师。每一件“金高刀具”的成品,上面都刻有工匠的名字,如果刀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卷刃、断口等瑕疵,那么这个工匠的名声就毁了。
经营了一千多年以上的餐厅
    萨尔茨堡城位于奥地利西部,是奥地利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就在这座古老城市里,有一家“Stiftskeller圣彼得餐厅”,它持续经营了1213年以上。
    这家餐厅具体建于何年,或许难以找到准确的数据,但公元803年的权威文献,就有这家餐馆的记载。公元803年,那时还处于中国唐代贞元年间,是大诗人韩愈、杜牧生活的年代,但在西方,这家餐厅就在圣彼得修道院里修造起来了。
    1200多年来,奥地利分分合合,但这座餐厅却奇迹般地保留了下来,而且一直有人经营,是奥地利上层人士用餐的地方。在奥地利,如果谁有幸到Stiftskeller圣彼得餐厅用餐,那说明你是一个有身份的人。当年,Stiftskeller圣彼得餐厅经历了无数次整修和扩建,但其中不少餐室仍然保留了当时的巴洛克风格,非常古老的树状大吊灯仍然沿用,每天晚上,散发着金色的光,餐厅充盈着高贵奢华的色彩。
    Stiftskeller圣彼得餐厅之所以能经营1213年以上,除了开设餐馆的建筑物没有被破坏外,主要是餐馆的经营思路契合了奥地利文化。譬如每到当地带有宗教感恩色彩的“丰收节”来临之际,餐厅就有奥地利本地最新鲜也最传统的食物供应。每当土豆成熟,就会有世界闻名的奥地利格拉斯土豆泥供应,如果再配一杯奥地利葡萄酒,那就是绝配了。
    除了主打传统饮食文化之外,Stiftskeller圣彼得餐厅还融入了名人文化,因为萨尔茨堡是伟大的作曲家莫扎特的故乡(据记载,莫扎特也在这里用过餐),餐厅每周举行莫扎特主题晚宴,表演者身着莫扎特时代的衣服,演绎这位著名音乐家的一生。这项表演吸引了世界各地游人慕名前来。
    Stiftskeller圣彼得餐厅说是一家餐厅,其实它还是一座历史博物馆、音乐厅、景点,是一个文化场所。这对国内酒店经营者来说,值得学习借鉴。
千年不变的口味
    德国是世界上制作啤酒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现在境内有1300多家有啤酒厂,啤酒种类高达500多种。但在德国巴伐利亚,有一家世界上最古老的啤酒厂,名叫威森啤酒厂。
    威森啤酒厂建于1040年,如果在中国的话,还处于北宋年间。威森啤酒之所以能延续一千多年而不倒,源于它酿造的啤酒口味一千多年保持不变,啤酒爱好者觉得它“绝顶好喝”,因此具有大量“粉丝”。
    威森啤酒同时使用大麦和小麦麦芽酿造,使用一种特殊酵母来发酵,使啤酒具有一种类似丁香的风味,有人觉得它喝起来有点香蕉味和微弱的焦糖味,而且充入的二氧化碳气体很高。所以,即便德国啤酒品类繁多,但“威森啤酒”的口味辨识度极高。
    此外,威森啤酒可以做到完全不依靠成品杀菌这种工艺(属破坏性杀菌方法),而是在源头和酿制过程中保证啤酒的无菌。纯正的威森啤酒因免去高温和化学杀菌而更加生鲜和纯净,且保质期长。

友情链接

更多